利比亚2.5吨天然铀丢失 (天然铀)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利比亚2.5吨天然铀丢失,同时也会涉及到天然铀相关的知识点。我们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你。别忘了将本站加入书签哦!

天然铀是什么材料构成 天然铀简介

1、直接从矿石中提取的铀叫天然铀。它是铀-238、铀-235和铀-234的混合物,其中铀-238占99. 27%(原子),铀-235占0.714%(原子),剩余的是微量的铀-234。

2、天然铀是生产浓缩铀的原料,也可用于生产钚。石墨水堆和石塞气冷堆用的天然铀燃料是加有少量合金元素的金属铀,重水堆用的天然铀燃料是二氧化铀陶瓷体。

伊朗核问题含义

伊朗核问题的军事和国际政治含义

随着伊朗8月10日拆除国际原子能机构贴在伊斯法罕铀转化工厂设备上的封条、重启铀转化活动,伊朗核问题再起波澜。伊朗方面在表明强硬核立场和灵活外交姿态的同时,再次强调核武器不符合伊斯兰教义、伊朗从事的是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工作、这是它应有的合法权利。伊朗方面还从敏感、关键的技术细节上着重加以说明和澄清,即它进行的是低浓度的铀转化活动,而且没有像有人所说的那样,已经拥有了数千台离心设备——也就是说它即使重启铀转化活动,仍离用高浓度气体经过数千次化学工程转化提取武器级金属铀相差很远。伊朗这种在技术上首先保持“最低限度核活动”、在法理和道义上不违背国际公法和谈判责任、在外交上有条件地继续敞开谈判大门、在军事上以“可以有比美国更多的选择”的声明加以抗衡的多管齐下策略,弄得美国、欧盟等方面的确很头疼。

针对事态的最新发展,以色列军情局长表示:“除非出现不可预见的拖延,否则伊朗将于2008年成为核国家,而不是美国媒体最近报道的十年之后。”这和在伊朗拒绝了欧洲提出的解决伊朗核问题一揽子提议后,以色列一直向美国施压、要其对伊朗采取强硬政策的传言是一致的。德国和俄罗斯已明确表明了坚决反对以非和平手段解决伊朗核问题的立场。美国的反应比以往要低调一些,但近日一改原先减少伊拉克驻军数量的计划、宣称要保持军力至2009年,应当与伊朗的行动不无关系。美国当然不会相信“低浓度的铀转化”的概念,因为铀转化技术本身才是关键;美国也不会认同“核武器不符合伊斯兰教义”的解释,因为巴基斯坦就有核武器,而且基督教和佛教教义都是宣扬爱人和慈悲为怀的,但是美国和印度一样拥有核武器。核活动是军民两用的,在一定条件下天然带有挥之不去的军事和国际政治含义,否则像日本这样有国际条约限制的战败国,就不会由于国际国内条件的变化、因其通过和平利用核能已经拥有1406吨六氟化铀(截至2005年3月底)和大量的天然铀、贫化铀、浓缩铀、钚、钍等等,而发出要求摆脱“无核三原则”限制、发展核武器的噪音了。

伊朗核问题的军事和国际政治含义,即使在眼下并没有造出核武器的情况下,也已经显现出来了。根本的一条就是从军事和政治上对美国的“大中东战略”发起了挑战,造成了很强的战略牵制,并且和“朝核”问题形成了某种战略呼应。而且其潜在的军事和政治压力远不止于中东地区:美国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近日公布的一份报告称,到今年年底,巴基斯坦有望拥有50至110枚核弹头,核打击能力将赶上其邻国印度。如果再有一两个伊斯兰国家拥有了核武器,那么美国在广大的亚非地区就不得不“有事商量着办”,而这就意味着它的势力在全球的全面退潮。美国花在战略导弹防御计划上的钱也要“打水漂”,因为在没有人要打它的情况下,它本身“出门办事”就很不方便了。事实上,以色列沙龙总理从“定居点之父”到“定居点摧毁者”的转变,同在巴基斯坦那里终于有了“伊斯兰的原子弹”不无联系,而且也和伊朗核问题的“拖累”有关。因为如果想用军事手段解决伊朗核问题,美国和以色列就必须调整与广大伊斯兰国家的关系。现在美国在伊拉克驻有那么庞大的军队,并且很可能还要增兵,仅为了对付伊朗就既不能撤,又不方便打,已经在军事和国际政治上显现出很大的被动,而且以往的美以“神圣同盟”也已经出现颓势。谁帮伊朗化解核危机?

伊朗核问题的军事和国际政治含义,放在美国拥有超强的常规战争能力和施行单边主义的国际大背景下看,就更加清楚了。原先伊朗等国家追求拥有“伊斯兰的原子弹”,主要是针对以色列的占领行动和核活动。但是后来情况有所变化:在美军空袭利比亚的利波里和班加西、入侵格林那达和巴拿马以后,特别是很成功地打赢第一次海湾战争以后,引起了许多国家、特别是弱小国家的不安,刺激许多国家强化了核兴趣,力图依靠“核盾牌”抵消那种超强的常规战争能力和单边主义威胁。现在这个问题依然存在,伊朗核问题、“朝核”问题不过是这种国际大背景的突出表现而已。伊朗是一个石油能源大国,照理讲它在经济上并不那么需要发展核电,从科研角度看也不需要铺那么大的核工业摊子;如果说现在伊朗很想拥有原子弹一点也不奇怪,因为美军占领阿富汗和伊拉克后,它受到的军事和政治压力实在太大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伊朗核问题反映、代表了一种抗衡尖端高技术常规武器的国际军事政治斗争方式。

伊朗核问题的军事和国际政治含义,还体现在伊朗通过它反而改善了自己的地区大国形象,提升了国际地位,特别是树立起了在伊斯兰世界的威信。在“霍梅尼革命”以后,伊朗长期被国际社会视为激进、“另类”的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比较“边缘化”,伊斯兰国家同它的关系也比较冷淡。在这次处理核问题的过程中,伊朗以哀兵必胜和“硬碰硬”并用的姿态出现,将“有理、有利、有节”拿捏得相当到位,也积极展开对包括伊拉克在内的伊斯兰国家的外交活动,充分展现了成熟的政治智慧和斗争技巧,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重新审视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家。在中东地区和伊斯兰世界分化得很厉害、并且存在某种政治真空的情况下,这种势头的未来意义是很难估量的。(人民网)

世界铀资源供需现状

能源直接制约国民经济发展。核能是一种在技术上成熟、安全,并且也是经济、清洁、最具潜力和发展前途的新能源,因此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新能源———核能的开发与利用。图 1-1 是 20 ~21 世纪各年代世界范围内核电所占总发电量的比例,随着时间的推移,核能所占比例将越来越高。

图1-1 20~21 世纪世界范围内核电所占比例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至今已探明了700×104t左右的铀资源,生产了200多万吨的天然铀。目前世界保有的已探明确认铀资源(RAR,Reasonably Assured Resources)有317×104t,目前经济可采的铀资源预计只能够满足20多年的需求;即使开发所有探明的保有铀资源,也只能满足40年左右的需求。多年来,铀的供求关系一起存在着缺口,开采可提供的铀资源只能满足一半需求(柳正等,2007)。中国的能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核能被认为是解决中国能源危机的主要出路之一。中国核电发展的最新目标是:2007年国务院正式批准的《国家核电发展专题规划(2005~2020)》计划到2020年,中国争取将核电装机容量从目前的906.8×104kW提高到4000×104kW,预计15年里的投资额达4500亿元(王强,2008)。

在当今技术条件下,100×104kW的核电所需要铀燃料约150t/a,4000×104kW就需要6000~7000t/a,预计每年将消耗一座中型矿山(史永谦等,2007)。随着我国大规模发展核电,铀供给的安全将是我国核电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邹树梁等,2007)。中国现有铀矿储量将很难维持长时间。所以,寻找新的铀资源已成为突破资源瓶颈、确保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任务,迫在眉睫。

在世界核电复苏以及我国积极发展核电的背景下,铀资源供需平衡已经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世界主要产铀国铀资源的产量见表1-1。2005年,全球核电耗铀为49×103t;2006年,全球核电耗铀为46.8×103t;2007年,全球核电耗铀达到78.5×103t,分别比2005年和2006年增加60%和62%。依据世界各地正在建造或计划建设的核电反应堆规模及水平,世界核协会预测,到2020年,核电运行耗铀将达到122.6×103t。为此,必须加强铀矿勘查,寻找更多的铀矿产地,以满足核电运行铀原料的安全供应。

表1-1 世界各国铀矿产量一览(t,以U计)

注:数据来源于WNA,2005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范围内在寻找新的铀矿床方面一直未有重大突破。自1990年以来,由于铀产量减少,开始出现供小于求的紧张局面。根据对2009年铀资源需求的资料汇总分析,近10年来全世界矿山铀的年生产量只能满足当年需求量的50%~55%,其缺口需要靠再生铀和消耗库存来填补(再生铀系指商业和军用库存剩余铀和武器级高浓缩铀稀释成的低浓缩铀,以及低浓缩铀尾渣的再浓缩和乏燃料的再处理)。而原有铀矿床开采供应能力的增加是十分有限的,且部分铀矿山已采空退役,远不能满足上述需求。居于世界产铀大国前两位的加拿大、澳大利亚,铀的生产量近4年来一直徘徊在1×104t左右。因此,必然大量地消耗铀的库存量,以应对不断增长的铀需求。一直以来,世界铀资源的开采供应处于供需不平衡的状态,持续达20多年之久,库存量正在不断减少,铀资源的需求面临严峻的局面。

应用系统分析国际协会/世界能源委员会(IIA-SA/WEC)预测了2000~2050年满足世界反应堆的铀总需求量的低、中、高3种方案。这3种方案在2000~2050年累计的铀总需求量分别为3390000t、5394100t和7577300t,且在2050年的年铀需求量分别为52000t、177000t和283000t。分析方案表明,到2025年次生铀供给量由目前的45%左右下降至6%,且这种百分比仍将继续下降,2000~2050年,次生铀供给将仅提供了总需求量的11%。目前,尽管世界铀生产只能供给全球反应堆需求的55%左右,但是由于次生铀供给相对充足,铀需求缺口可由次生铀供给来弥补。从长期来看,以库存满足铀需求是不可行的,要满足核电发展的铀需求必将依靠铀生产能力以及铀的循环再利用能力的扩大,以应对铀的需求和次生铀供给的枯竭。而铀生产能力的扩大取决于铀勘探、开采和生产能力的扩大与投资。

1克铀代替2.5吨煤是真的吗?

煤被人称做“乌金”,它比金子有用得多,取暖、煮饭、发电、开火车等,哪样少得了煤?但是,煤有一个大缺点,就是用量太大。一只小煤炉,一个月也要烧成百千克煤。一艘轮船总要有个大煤舱,而且要经常在港口停泊加煤。

我国一年要消耗几亿吨煤。这样多的煤都要装上火车从煤矿运到各地去,该是多么麻烦的事情。

用铀和钍来做燃料要省事得多,1克铀235可以代替2.5吨煤。如果用铀开动轮船,“煤舱”只要像一只火柴盒子那样大就够了。

铀235是原子量235的铀,在天然铀中大约含有0.7%。它常常被用来做“原子燃料”。

很容易想象,用“原子燃科”将给我们带来多大的方便。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每年要消耗几百万吨煤。如果把这些煤堆成一米见方的煤堆,可以从上海堆到哈尔滨,大约有2000千米长。这些煤都是从外地运来的,而燃烧后的几十万吨煤灰,又得想法子运走。如果用铀235来代替煤,大约每天10千克,一年不到2吨,就够全上海市用了。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在不产煤的地区,用原子能来发电是很合乎理想的。

全世界一年大约消耗20亿吨媒,这些煤的体积差不多等于一座10亿立方米的大山。世界上的煤还能挖多久呢?如果考虑到生产的发展,也许再过几百年煤就会挖光,那时候怎么办呢?从现在看来,最现实的办法就是用铀和钍来代替煤。据估计,世界上已经探明的铀矿和钍矿一共有2000多万吨。用它们来做燃料,要比全世界蕴藏的煤和石油所能放出的能量大20倍!用铀来开飞机,用铀235做动力的原子能破冰船和核潜艇已经制造成功,现在科学家正在研究用铀代替汽油来开飞机。1千克铀235可以使飞机以1300千克/小时的速度飞行10万千米,这就是说:原子能飞机可以做不着陆的环球航行。航空学家多少年来的梦想将要实现了。

有人还正在研究用铀开动火箭。在宇宙飞行中,减轻重量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火箭的燃料却重得出奇:100吨重的火箭,大约要用90吨推进剂,再除掉它本身结构的重量,可以利用的吨位还不到一二吨。如果改用铀235作推进剂,那只要50克就够了。

铀235有巨大的爆炸力,如果用它来开挖水利工程,1千克铀235的工作量,差不多就等于25万人劳动一天。

求太阳能源发展史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三要素

物质、能量与信息。

因此,能源的发展史直接影响人类的发展史。

我们人类生存与发展中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要素是三个:¾¾ 物质、能量和信息。

组成我们的世界是物质;人类生存活动决定于对信息的认知和反应;而维持生命,从事发展的活动又地要通过消耗能量来进行。

一切能量来自能源,人类离不开能源。能源是人类生存、生活与发展的主要基础。能源科学与技术,能源利用的发展在人类社会进步中一直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

能源发展的里程碑 可以这么说,每一次能源利用的里程碑式发展,都伴随着人类生存与社会进步的巨大飞跃。几千年来,在人类的能源利用史上,大致经历了这样四个里程碑式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火的使用,先祖们在火的照耀下迎来了文明社会的曙光;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与利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导致了欧洲的工业革命;19世纪电能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20世纪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的利用,使人类进入原子的微观世界,开始利用原子内部的能量。

未来对能源的要求

有足够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储量,并且不会造成影响人类生存的环境污染问题。

未来对能源的需求 未来的人类社会依然要依赖于能源,依赖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须现在就很清楚地了解地球上的能源结构和储量,发展必须开发的能源利用技术,才能使人类的生存得于永久维持。

而我们赖于生存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吗?回答是:不是,也是。事实上,进入21世纪后,人类目前技术可开发的能源资源已将面临严重不足的危机,当今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石燃料资源日益枯竭,甚至不能维持几十年。因此,必须寻找可持续的替代能源。而近半世纪的核能和平利用,已使核能已成为新能源家属中迄今为止能替代有限矿石燃料的唯一现实的大规模能源。而且,未来如能实现核能的彻底利用,人类的能源将是无穷的。

除了物质、能量和信息三大因素外,人类对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要了。安全包括社会安全、健康安全和环境安全等。它们同能源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现在利用的能源已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因此,未来对能源的要求将不仅是储量充足,而且还必须是清洁的能源。相对其它化石能源而言,核能的和平利用已充分证明了核能是清洁的能源之一。

u 能源的定义与源头

究竟什么是“能源”呢?《科学技术百科全书》是这样说的:“能源是可从其获得热、光和动力之类能量的资源”;《大英百科全书》说:“能源是一个包括着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人类用适当的转换手段便可让它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可见,能源是呈多种形式的、可以相互转换的能量的源泉。简而言之,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

能源的源头

来自地球以外天体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球本身蕴藏的能源(如地热、核能)、地球与其它天体相互作用产生的能源(如潮汐)。

而能源是产生能量的源头。

人们通常按形态与应用方式对能源进行分类。一般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水能、电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核能、海洋能和地热能。其中,前三类统称化石燃料或化石能源。已被人类认识的这些能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为人们所需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比如薪柴和煤炭,加热到一定温度,能和氧气化合并放出大量热能,可以直接用来取暖,也可用来产生蒸汽推动汽轮机,再带动发电机,使热能变成机械能,再变成电能。把电送到工厂、机关和住户,又可以转换成机械能、光能或热能。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能源形形色色。总起来说有三个初始来源。

太阳能

地球

来自地球外部天体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正是各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在植物体内贮存下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也是由古代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它们实质上是由古代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此外,水能、风能、波浪能、海流能等也都是由太阳能转换来的。

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 通常指与地球内部的热能有关的能源和与原子核反应有关的能源。

与地球内部的热能有关的能源,我们称之为地热能。温泉和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就是地热的表现。地球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它是一个大热库。地壳就是地球表面的一层,一般厚度为几公里至70公里不等。地壳下面是地幔,它大部分是熔融状的岩浆,厚度为2900公里。火山爆发一般是这部分岩浆喷出。地球内部为地核,地核中心温度为2000度。可见,地球上的地热资源贮量也很大。

与原子核反应有关的能源正是本书要介绍的核能。原子核的结构发生变化时能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称为原子核能,简称核能,俗称原子能。它则来自于地壳中储存的铀、钚等发生裂变反应时的核裂变能资源,以及海洋中贮藏的氘、氚、锂等发生聚变反应时的核聚变能资源。这些物质在发生原子核反应时释放出能量。目前核能最大的用途是发电。此外,还可以用作其它类型的动力源、热源等。

来自星球引力的能量 指由于地球与月球、太阳等天体相互作用的形成的能源。地球、月亮、太阳之间有规律的运动,造成相对位置周期性的变化,它们之间的引力随之变化使海水涨落而形成潮汐能。与上述二类能源相比,潮汐能的数量很小。全世界的潮汐能折合成煤约为每年30亿吨,而实际可用的只是浅海区那一部分,每年约可折合为6000万吨煤。

u 能源结构与储量

地球上有哪些能量资源可供我们使用?它们还能维持多久?我们该怎么办?

能源的种类

一次能源:煤炭、石油、核能等自然界天然能量资源;

二次能源:汽油、电力、蒸汽等人工制造的能量资源,

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能源按其生成方式,分为天然能源(一次能源)和人工能源(二次能源)两大类。天然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以天然形式存在并没有经过加工或转换的能量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燃料、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等;人工能源则是指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转换成其他种类和形式的能量资源,如煤气、汽油、煤油、柴油、电力、蒸汽、热水、氢气、激光等。

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其中,已被人类广泛利用并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起过重要作用的能源,称为常规能源,通常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四种。而新近才被人类开发利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发展的能量资源称为新能源,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科技水平情况下,新能源有不同的内容。当今社会,新能源通常指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气等。

煤的时代

能源结构的变迁 历史上,伴随着新的化石资源的发现和大规模开采与应用,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经历了数次变革。18世纪的以煤炭替代柴薪,到19世纪中叶煤炭已经逐渐占主导地位。20世纪20年代,随着石油资源的发现与石油工业的发展,世界能源结构发生了第二次转变,即从煤炭转向石油与天然气,到20世纪60年代,石油与天然气已逐渐称为主导能源,动摇了煤炭的主宰地位。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两次石油危机的爆发,开始动摇了石油在能源中的支配地位。以此同时,大部分化学能源的储量日益减少,并伴随着许多环境污染问题。

而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却在与日俱增。例如主要能源形式 地球能源的储量估计

煤炭:~200年

石油、天然气:~50年

核能:无穷多

之一的电力消耗逐年增加。根据统计,人口若每30年增加一倍,电力的需求量每八年就要增加一倍。

于是,20世纪末,能源结构开始经历第三次转变,即从以石油为中心的能源系统开始向以煤、核能和其它再生能源等多元化的能源结构转变。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核能的比例将不断增长,并将逐步替代石油和天然气而成为主要的大规模能源之一。

化学能的储存量 煤炭、石油、天然气还有多少年可以让人类开采利用?据世界能源会议统计,世界已探明可采煤炭储量共计15980亿吨,预计还可开采200年。探明可采石油储量共计1211亿吨,预计还可开采30~40年。探明可采天然气储量共计119万亿立方米,预计还可开采60年。必须指出的是,煤炭、石油等直接燃烧用来生产电能与热能实在太可惜了,且不说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它们还是很好的化工原料呢!

水能及新能源的潜力 那么水能呢?我们知道,水力是可以长期开发利用的。但是,在那些大面积缺水、水力资源不丰富的国家和地区怎么办?再说,水能还有个季节性的问题。这些都使水能无法成为世界能源结构中唯一的主力军。新能源中,太阳能虽然用之不竭,但代价太高,并且就目前的技术发展情况来看,在一代人的时间里不可能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其它新能源也是如此。其它一些能源与水能相似,它们的规模受到环境、季节、地理位置等条件的限制,如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等。

易裂变核素

易发生裂变的原子只有铀-235(U235)、钚-239(Pu239)、铀-233(U233)三种。而天然存在的易裂变元素只有铀-235,钚-239可由铀-238生成,铀-233可由钍-232(Th232)生成。

易聚变核反应

氘(D2)-氚(D3)反应。氘和氚都是氢原子的同位素。氘天然存在,而氚极少,必须由人工生成(如由锂制造)。

核能--无穷的能源 核能分为裂变能和聚变能两种。目前人类能正在用于和平利用的只有裂变能。可控聚变能利用技术正在攻克。

天然铀的成份

天然铀中占99.3%为难裂变的铀-238,仅有0.714%为易裂变的铀-235。铀-238可通过吸收一个中子变成易裂变的钚-239。

作为发展核裂变能的主要原料之一的铀,世界上已探明的铀储量约490万吨,钍储量约275万吨。如果利用得好,可用2400~2800年。

聚变反应主要来源于氘-氚的核反应,氘来可大量自海水,氚可来自锂。因此聚变燃料主要是氘和锂,海水中氘的含量为0.03克/升,据估计地球上的海水量约为138亿亿米3,所以世界上氘的储量约40亿万吨;地球上的锂储量虽比氘少得多,也有2000多亿吨,用它来制造氚,足够满足人类对聚变能的需求。这些聚变燃料所释放的能量比全世界现有能源总量放出的能量大千万倍。按目前世界能源消费的水平,地球上可供原子核聚变的氘和氚,能供人类使用上千亿年。如果人类实现了氘-氚的可控核聚变,核燃料就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人类就将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这正是当前核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所以。聚变能源不仅丰富,而且安全、清洁。聚变产生的放射性比裂变小的多。

专家们预测,核能在未来将成为人类取之不尽的持久能源。

1.2 变脏的地球与干净的核电

本节要点:回答的问题以下问题:现有的能源还能维持多久?能源利用可以不污染环境吗?核能真是可持续能源吗?

u 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寻找一些既能保证有长期足够的供应量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能源。

而目前人类面临的问题正是:能源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

能源利用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能源危机

目前世界上常规能源的储量有的只能维持半个世纪(如石油),最多的也能维持一、二百年(如煤)人类生存的需求。

今天,几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都面临着两个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紧密相连的挑战:保证令人满意的长期能源供应和减少人类活动带给环境的影响。能源利用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关系到人类未来生存与文明延续的一个重要问题。

能源供应危机 今天的世界人口已经突破60亿,比上个世纪末期增加了2倍多,而能源消费据统计却增加了16倍多。无论多少人谈论“节约”和“利用太阳能”或“打更多的油井或气井”或者“发现更多更大的煤田”,能源的供应却始终跟不上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当前世界能源消费以化石资源为主,其中中国等少数国家是以煤炭为主,其它国家大部分则是以石油与天然气为主。按目前的消耗量,专家预测石油、天然气最多只能维持不到半个世纪,煤炭也只能维持一二百年。所以不管是哪一种常规能源结构,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都日趋严重。

浓烟滚滚的火电厂

能源对环境的污染 另一方面,特别是利用化石能源的过程也直接影响地球的环境,使大气和水资源遭受严重污染。大气中主要的五种污染物是:氮氧化物(如NO与NO2)、二氧化硫(SO2)、各种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CO) 大气污染的主要源头

目前世界上最严重的大气污染来自化石能源燃烧造成的大气中二氧化碳量的增加。带来的主要后果是: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

和碳氢化合物(如CH4、C2H6、C2H4等)。其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①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② 汽车排放的废气;③ 工业生产(如各种化工厂、炼焦厂等)产生的废气。而其中燃烧化石燃料的火力发电厂是最大的固定污染源。

1. 多元化

世界能源结构先后经历了以薪柴为主、以煤为主和以石油为主的时代,现在正在向以天然气为主转变,同时,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也正得到更广泛的利用。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能源供应成本和可供应能源的结构变化决定了全球能源多样化发展的格局。天然气消费量将稳步增加,在某些地区,燃气电站有取代燃煤电站的趋势。未来,在发展常规能源的同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受到重视。在欧盟2010年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风电要达到4000万千瓦,水电要达到1.05亿千瓦。2003年初英国政府公布的《能源白皮书》确定了新能源战略,到2010年,英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英国发电总量的比例要从目前的3%提高到10%,到2020年达到20%。

2. 清洁化

随着世界能源新技术的进步及环保标准的日益严格,未来世界能源将进一步向清洁化的方向发展,不仅能源的生产过程要实现清洁化,而且能源工业要不断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清洁能源,清洁能源在能源总消费中的比例也将逐步增大。在世界消费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的比例将由目前的26.47%下降到2025年的21.72%,而天然气将由目前的23.94%上升到2025年的28.40%,石油的比例将维持在37.60%~37.90%的水平。同时,过去被认为是“脏”能源的煤炭和传统能源薪柴、秸杆、粪便的利用将向清洁化方面发展,洁净煤技术(如煤液化技术、煤气化技术、煤脱硫脱尘技术)、沼气技术、生物柴油技术等等将取得突破并得到广泛应用。一些国家,如法国、奥地利、比利时、荷兰等国家已经关闭其国内的所有煤矿而发展核电,它们认为核电就是高效、清洁的能源,能够解决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

3. 高效化

世界能源加工和消费的效率差别较大,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潜力巨大。随着世界能源新技术的进步,未来世界能源利用效率将日趋提高,能源强度将逐步降低。例如,以1997年美元不变价计,1990年世界的能源强度为0.3541吨油当量/千美元,2001年已降低到0.3121吨油当量/千美元,预计2010年为0.2759吨油当量/千美元,2025年为0.2375吨油当量/千美元。

但是,世界各地区能源强度差异较大,例如,2001年世界发达国家的能源强度仅为0.2109吨油当量/千美元,2001~2025年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强度预计是发达国家的2.3~3.2倍,可见世界的节能潜力巨大。

4. 全球化

由于世界能源资源分布及需求分布的不均衡性,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越来越难以依靠本国的资源来满足其国内的需求,越来越需要依靠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资源供应,世界贸易量将越来越大,贸易额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以石油贸易为例,世界石油贸易量由1985年的12.2亿吨增加到2000年的21.2亿吨和2002年的21.8亿吨,年均增长率约为3.46%,超过同期世界石油消费1.82%的年均增长率。在可预见的未来,世界石油净进口量将逐渐增加,年均增长率达到2.96%。预计2010年将达到2930万桶/日,2020年将达到4080万桶/日,2025年达到4850万桶/。世界能源供应与消费的全球化进程将加快,世界主要能源生产国和能源消费国将积极加入到能源供需市场的全球化进程中。

5. 市场化

由于市场化是实现国际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的最佳手段,故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世界各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世界能源利用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世界各国政府直接干涉能源利用的行为将越来越少,而政府为能源市场服务的作用则相应增大,特别是在完善各国、各地区的能源法律法规并提供良好的能源市场环境方面,政府将更好地发挥作用。当前,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利比亚等能源资源丰富的国家,正在不断完善其国家能源投资政策和行政管理措施,这些国家能源生产的市场化程度和规范化程度将得到提高,有利于境外投资者进行投资。

三、启示与建议

1. 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走高效、清洁化的能源利用道路

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中国能源资源储量结构的特点及中国经济结构的特色,决定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将不大可能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差异将继续存在,这就要求中国的能源政策,包括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勘探生产、能源利用、环境污染控制和利用海外能源等方面的政策应有别于其他国家。鉴于我国人口多、能源资源特别是优质能源资源有限,以及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等情况,应特别注意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寻求能源的清洁化利用,积极倡导能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能源安全体系

为保障能源安全,我国一方面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完善能源法律法规,建立能源市场信息统计体系,建立我国能源安全的预警机制、能源储备机制和能源危机应急机制,积极倡导能源供应在来源、品种、贸易、运输等方式的多元化,提高市场化程度;另一方面应加强与主要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对话,扩大能源供应网络,实现能源生产、运输、采购、贸易及利用的全球化.

金融事业编转公务员待遇

金融事业编转公务员待遇意味着金融从业者可以通过公开招考进入政府部门从事公务员工作,享受与其他公务员同等的待遇和福利。金融从业者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通过编制转移,可以为政府部门带来更高质量的人才资源,同时也可以在公务员岗位上发挥金融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优势,为政府部门和民众服务。但由于金融事业编制数量有限且招考竞争激烈,需要有一定的准备和实力,才能成功转入公务员队伍。

利比亚2.5吨天然铀丢失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天然铀、利比亚2.5吨天然铀丢失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