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小视频卡一卡二卡三-七一文学|八千里边防大北疆(七):大河哨兵|张

精美小视频卡一卡二卡三-七一文学|八千里边防大北疆(七):大河哨兵|张鑫华专栏

七一文学|八千里边防大北疆(七):大河哨兵|张新华专栏

“北疆浩瀚的绿色土地/奔腾着额尔古纳河/忠诚的水兵以苦为乐/日夜守卫巡逻/爱为航行开路/正义掌舵舰艇/风雨擦亮眼睛/电机带走孤独……”

这首《额尔古纳河巡逻》是边防巡逻艇大队的军歌。这是一支不穿水兵服的陆军船艇部队,驻扎在中俄边境的额尔古纳河畔,承担着明水期水上巡逻的保障任务。伴随着河流的壮丽声音,几代水手以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为伴,劈波斩浪,驾艇驰骋千里边境河流,守护着身后的灯火。

起源于大兴安岭的额尔古纳河,是黑龙江正源,中俄界河。《旧唐书》叫望建河,《蒙古秘史》叫额尔古涅河,《元史》叫也里古纳河,《明史》叫阿鲁连河,自清代以来就叫额尔古纳河。河长1666公里,河宽200-400米。属山区型河流,两岸悬崖陡峭,古树参天,河水清澈,游鱼可见。水流湍急,刺骨冰冷,含沙量低,河道最深处可达十米以上。

额尔古纳河起源于大兴安岭西侧吉勒老奇山西坡,西流至新巴尔虎左旗阿巴图附近。古河在呼伦贝尔草原上欢腾北行,到草原西北边缘,突然转向东北,石勒喀河(黑龙江北源)在恩和哈达附近与俄罗斯流入黑龙江。此时,河流形成165度大甩弯,如人们献身哈达,额尔古纳因此得名。

精美小视频卡一卡二卡三

中国内陆河原本是额尔古纳河。《中俄尼布楚条约》于1689年将额尔古纳河以西划给俄罗斯,额尔古纳河成为中俄界河。此后,清政府建立了巡边制度,在东北中俄边境设立了70多个卡伦(满语,意思是哨卡)。每年5月,清朝官兵从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外兴安岭三路巡逻。其中,额尔古纳河沿岸有12个卡伦,名称简单,直接按数字排列,如二卡、四卡、五卡等,许多已成为边防一线连队的名称。

2002年春节前夕,我打起背包,去边防巡逻艇大队担任水兵二中队政治指导员。我和水兵战友们站在河上,近距离聆听额尔古纳河的风浪。

水兵中队不同于连队的战斗班排。战斗单位由船组划分。船长一般由兵龄长、技术过硬的士官担任。连队干部基本毕业于镇江船学院,只有政治指导员岗位例外。我是一个典型的专家。因此,除了做好党支部队伍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外,迫使自己挤出时间学习船舶专业技术,这在技术队伍中非常重要。

窦铁新是水兵二中队最老的船长。他参军了河北昌黎。他的家乡有强烈的口音。他毕业于一所正规的船校。当我去水兵中队时,老窦比我大。春节过后,几个水兵中队开始在大队码头备航。备航类似于车辆维修,确保5月20日额尔古纳河开通后,船只下河阅兵,然后前往额尔古纳河上的船组,在管段内执行水上值班任务。平时沉默不语的窦铁新此刻开始展示自己的才华。每个人都有一个。我亲眼目睹,老窦带着船组的几名枪帆兵和机电兵,每天卸下8艘10吨以上的982巡逻艇,只剩下一个空壳。所有船舶部件摆放有序,擦拭维护,更换维护,然后像孩子玩积木一样恢复,大巡逻艇在他眼中只是一个大玩具,精湛的技术令人惊叹。

边界河上老窦的风采。额尔古纳河宽三四百米,风起浪涌,军旗猎猎,船下河试航。我乘副驾驶,老窦驾船,逆流而上。船舶发动机点火启动,平稳驶离码头,然后迅速打开加力,电机轰鸣,在巨大的推力下,船首昂起,沿着主河向前飞跃。是的,是飞跃。当船高速前进时,船底与连续的波浪冲击,然后强烈跳跃。箭通常射向下一排波浪,发出巨大的“砰砰”冲击声。河水迅速涌向两岸,冲击海浪拍打海岸,立即卷回河的中心。与缓慢蠕动的游轮相比,边防巡逻艇代表国威军威,云泥分立现!

河流九曲十八弯,老窦目视前方,神情自若,轻松掌舵,巡逻艇在浅滩、暗礁遍布的额尔古纳河上自由行驶。需要注意的是,主航道是通过经验和水纹来确定的。冬季额尔古纳河冰封期以河流中心线为界,明水期以主航道为界。一旦高速行驶搁浅,设备人员将受到轻微损坏。如果搁浅到俄罗斯,也可能引起两国之间的外交纠纷。更重要的是,会被对面的俄罗斯士兵嘲笑,士兵的尊严胜过生命。几十公里后返航,巡逻艇在码头河上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水波不惊,靠岸稳定。然后我给老窦绰号——“界河雄鹰”!

水兵中队的船组位于边境河边,几十公里一个,与边防公司和哨所一起完成水上巡逻任务。船组很小,最早是简单的铁皮房,有些铁皮房也没有,水兵们以船为家。后来,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每艘船组建了两三间砖房,方形,小巧精致,红墙庭院。房子里,墙上的玻璃框里镶嵌着“船组工作守则”和“巡逻执勤责任书”,然后是电视机、枪柜、六七个人的兵舍、食堂和餐厅。发电机及配套设施摆放在院内墙角,院外有油料储备仓库。船组设置实用简单。每年9月20日船舶陆续撤回后,所有设施都会闲置,尤其是半年零下40-50度严寒后,所以投资不大。

船组距额尔古纳河一般不到100米,一路铺着边界河碎石的小路,两边都是士兵们种的花草,鲜花点点。河边是用石头和铁丝网拦住的二三十米河坝,两艘银灰色982巡逻艇并排停靠。船尾甲板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大坝与船连接的是厚木板,这是船组的码头。走遍额尔古纳河,船组基本配置大致一致。对面俄罗斯的情况基本相同,但精细化程度较差。

茫茫茂密的森林,茫茫的草原,红柳摇曳,两国士兵隔着波光粼粼的河流。

一些船组和对面的俄罗斯船组隔河相望,就像两个友好但不能随意交流的家庭一样。静静的河流,平静的,两个水手可以听到彼此说话的声音,每个人都做同样的工作。早起,透过河薄薄的梦雾,有时会友好地挥手打招呼。然后他们自己做饭,准备航班,巡逻值班。

俄罗斯边防军主要是实用的。他们不擅长养猪和蔬菜,船舶组织的建设也不如我们精致。早起后,他们不会像我们的士兵一样把军队折叠成棱角分明的豆腐块。相反,他们抓住两个被子,摇晃着,铺在床上离开。当然,两国士兵在值班巡逻中并不含糊,因为它代表着他们自己的祖国。

如果从美学或读者的角度来看,船组无疑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原始茂密的森林、草原、河流、银灰色巡逻艇、年轻水手、鲜艳的国旗、夕阳西下、水手在甲板上学习、岸边船组屋舍的红墙蓝瓦..会让人想起《军港之夜》的柔和舒缓,欣赏水手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然而,在现实中,水兵的生活远没有想象的那么舒适。

船组的供养主要由后勤部门运输,米粉油容易放置,主要是因为吃饭难。大队的运输车每半个月送一次,从海拉尔装满一车菜,200多公里到大队部,稍微休息一下,然后沿着额尔古纳河跑上200或300公里坑洼洼的巡逻路,一个船组一个船组卸下,青菜的状况可想而知。士兵们总是精心挑选,先吃即将腐烂的蔬菜,用自挖的简易菜窖储存完好的蔬菜,等待重大节日或工作组下来招待。然而,工作组也知道船组的困难。他们不忍心在餐桌上吃士兵们唯一的绿色食物。有些人甚至在来之前打电话通知他们不在船组吃饭。孤独的船组官兵不容易见到陌生人。他们怎么能不吃饭就走?这是招待客人的方式吗?巡逻值班结束后,士兵们还在船组房屋前后开垦了一些菜地,种植了一些季节性蔬菜,远远不够七八个壮汉吃三天。准确地说,它具有更强的政治意义,需要美化环境,是自力更生和以船组为家的现实体现。

自然环境也不理想。五月下河时,天气暖和寒冷,船组冰房冷房,河水冷刺骨,即使是七月、八月也是如此。额尔古纳河水源于兴安岭密林中的冰层,水温极低,能征服南方大河的游泳运动员。八月一到,清晨河面雾蒙蒙,露珠会打湿士兵们的军被,寒冷地指挥着四面八方。洗澡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从船上回来,驾驶舱里出汗,机舱里的士兵满身油。1988年船组下河,驻地岸边水流湍急。一名士兵把高压锅掉进了河里。为了捞高压锅,年轻士兵把生命留在了界河。从此,大队严令官兵下河洗澡。此外,在露天河边洗澡本身也不雅。船组的一举一动都在对面俄罗斯士兵的观察视线之内,必须维护大国士兵的形象。后来,士兵们发明了一个简单的浴室,用船上的燃料油桶作为储水罐,周围是铁皮。暴露在阳光下后,他们可以轮流洗澡。

天空逐渐升温,大自然的万物生物登上了各自的舞台。棕熊会若无其事地拜访哨所,看看今年来了谁;野猪会先到船组的小菜地品尝新鲜;狼会伴随着大河的声音为士兵们唱催眠曲。最烦人的是那些数量庞大、极难对付的蚊子。俄语称八大关为“蚊子密集的地方”。蚊子大,攻击力强,当地人说“三蚊一盘菜”。白天瞎蒙和小咬折腾够了,夕阳西下,蚊子开始上阵。像雾一样,嗡嗡作响,像天空中隐隐的雷声。边境地区空无一人,夜晚星斗粒数不胜数,银河明亮,但战士们很难静下心来欣赏。上室外厕所就是跑回去,不是为了抢时间,而是真的受不了蚊子叮咬。有时候还要带报纸,来回跳舞赶蚊子..

有人说水兵的妻子没有夏天。从每年的五月到九月,是一年中最好的盛夏,也是女性打扮自己的最佳时机。但当时水兵们在额尔古纳河追风赶月,水兵们的婚姻史上,找不到夏天的记录。大队明确规定,明水期官兵无特殊原因,原则上不允许休假,从大队领导到普通一兵,无一例外。官兵们把所有的家事都安排在下河前和收船后,来队探亲的家人都有被丈夫劝回家的经历。水兵心中只有界河,他们从未见过妻子穿裙子。

张吉的妻子在乌兰察布市集宁铁路机械维修部工作。那年夏天,她请了几天假去旅。当她看到丈夫忙着在码头和水兵修船时,她甚至不能吃东西。她以为自己也在修理。她只是穿上丈夫的迷彩服,去修理车间和士兵们一起工作。有一次天吊出现故障,技术力量不足,她二话没说,爬上十米高空,带电作业,用两个多小时排除故障。仅此一举,水兵兄弟们大加赞赏,大家从心底佩服这位能干的嫂子。她唯一的“夏天”成了水兵部队的“编外女工”。赵明芳的妻子生孩子时,他不能回家,急于寻求帮助,给母亲发电报,母亲也生病了,给妻子和妹妹发电报。当他的妻子和妹妹到达时,他的父亲别无选择,只能雇人送他的爱人去医院。载波技师罗爱林的妻子怀孕生产时,身边没有人照顾她,最终死于难产...

大河水兵最难熬的是孤独。几年前,通信还不够发达,手机也没有今天那么受欢迎。在边关哨卡上,官兵联系妻子、孩子和孩子的唯一方式就是写信和打电话,这是边防士兵与亲属联系的所有情感纽带。山远水远,一封家书来回,有时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军人做事雷厉风行,脾气不耐烦,远不如打电话快。官兵们尽量减少开支,当时月薪不到1000元,基本上打电话要花100元或200元。船组水兵可以陪伴大河,即使有钱也没地方打电话。陪伴水兵的是几本书,看了无数遍就要掉页了,报纸夹缝里的广告都能背下来。晚上,几个兵把头聚集在收音机旁,扭曲调频波段,倾听外面的世界。最激动人心的是期待大队的送养,因为里面可能有自己的家信。今天的年轻人机不离手,无法理解“家书抵万金”的概念。他们都是一艘船的战友,一个锅里的马勺,彼此之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秘密。谁相信整个船组再看一遍,就要把信中内容的来龙去脉说清楚。直到大家都满意,才能找一个僻静的地方慢慢品尝。

水手们压抑着他们内心的情感世界。看着天空,苍鹰翱翔,成群的黄羊在草地上吃草和玩耍,河边的海鸥和野鸭在芦苇上歌唱,美丽的羽毛野鸡跳跃捕捉昆虫,我不知道孤独的蚊子仍然在人和动物身边嗡嗡作响。守护河流的官兵把他们所有的情绪都寄托在一条河上,期待着9月底回到船队的早日到来,冲到电话亭听他们的妻子和孩子失去了很长时间的声音。

他们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同样的工作,一个接一个地数着明水期的日子。按时起床升旗备航,沿河巡逻驾驶艇,参加驻地灭火救援,跳入冰冷的河流推船,像亲人一样照顾沿边牧民,以船为家开荒种菜。外事发生时,他们军容严谨,开着新的巡逻艇和俄罗斯船在河上相遇,以良好的素质赢得了俄罗斯边防军的高拇指:“哈拉少!哈啦少!俄语意为“好!”好!”

古河奔腾不息,水兵们的故事说不完。

他们既不是超人,也不是冷钢机。边境的寒冷和严酷使他们比普通人更热爱生活,更珍惜家庭。他们的快乐和痛苦、情感和追求、英雄主义和激情早已与河流融为一体,变成了多年来无尽的风暴。

河浪涌向前,水兵们的歌声一路相伴。

“北疆幅员辽阔,绿色/额尔古纳河奔腾/忠实的水兵以船为家/日夜在边防巡逻/长笛与我们一起唱歌/水鸟与我们一起生活/愿意把青春献给亲爱的祖国……”

七一文学|八千里边防大北疆(七):大河哨兵|张新华专栏

“北疆浩瀚的绿色土地/奔腾着额尔古纳河/忠诚的水兵以苦为乐/日夜守卫巡逻/爱为航行开路/正义掌舵舰艇/风雨擦亮眼睛/电机带走孤独……”

这首《额尔古纳河巡逻》是边防巡逻艇大队的军歌。这是一支不穿水兵服的陆军船艇部队,驻扎在中俄边境的额尔古纳河畔,承担着明水期水上巡逻的保障任务。伴随着河流的壮丽声音,几代水手以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为伴,劈波斩浪,驾艇驰骋千里边境河流,守护着身后的灯火。

起源于大兴安岭的额尔古纳河,是黑龙江正源,中俄界河。《旧唐书》叫望建河,《蒙古秘史》叫额尔古涅河,《元史》叫也里古纳河,《明史》叫阿鲁连河,自清代以来就叫额尔古纳河。河长1666公里,河宽200-400米。属山区型河流,两岸悬崖陡峭,古树参天,河水清澈,游鱼可见。水流湍急,刺骨冰冷,含沙量低,河道最深处可达十米以上。

额尔古纳河起源于大兴安岭西侧吉勒老奇山西坡,西流至新巴尔虎左旗阿巴图附近。古河在呼伦贝尔草原上欢腾北行,到草原西北边缘,突然转向东北,石勒喀河(黑龙江北源)在恩和哈达附近与俄罗斯流入黑龙江。此时,河流形成165度大甩弯,如人们献身哈达,额尔古纳因此得名。

中国内陆河原本是额尔古纳河。《中俄尼布楚条约》于1689年将额尔古纳河以西划给俄罗斯,额尔古纳河成为中俄界河。此后,清政府建立了巡边制度,在东北中俄边境设立了70多个卡伦(满语,意思是哨卡)。每年5月,清朝官兵从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外兴安岭三路巡逻。其中,额尔古纳河沿岸有12个卡伦,名称简单,直接按数字排列,如二卡、四卡、五卡等,许多已成为边防一线连队的名称。

2002年春节前夕,我打起背包,去边防巡逻艇大队担任水兵二中队政治指导员。我和水兵战友们站在河上,近距离聆听额尔古纳河的风浪。

水兵中队不同于连队的战斗班排。战斗单位由船组划分。船长一般由兵龄长、技术过硬的士官担任。连队干部基本毕业于镇江船学院,只有政治指导员岗位例外。我是一个典型的专家。因此,除了做好党支部队伍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外,迫使自己挤出时间学习船舶专业技术,这在技术队伍中非常重要。

窦铁新是水兵二中队最老的船长。他参军了河北昌黎。他的家乡有强烈的口音。他毕业于一所正规的船校。当我去水兵中队时,老窦比我大。春节过后,几个水兵中队开始在大队码头备航。备航类似于车辆维修,确保5月20日额尔古纳河开通后,船只下河阅兵,然后前往额尔古纳河上的船组,在管段内执行水上值班任务。平时沉默不语的窦铁新此刻开始展示自己的才华。每个人都有一个。我亲眼目睹,老窦带着船组的几名枪帆兵和机电兵,每天卸下8艘10吨以上的982巡逻艇,只剩下一个空壳。所有船舶部件摆放有序,擦拭维护,更换维护,然后像孩子玩积木一样恢复,大巡逻艇在他眼中只是一个大玩具,精湛的技术令人惊叹。

边界河上老窦的风采。额尔古纳河宽三四百米,风起浪涌,军旗猎猎,船下河试航。我乘副驾驶,老窦驾船,逆流而上。船舶发动机点火启动,平稳驶离码头,然后迅速打开加力,电机轰鸣,在巨大的推力下,船首昂起,沿着主河向前飞跃。是的,是飞跃。当船高速前进时,船底与连续的波浪冲击,然后强烈跳跃。箭通常射向下一排波浪,发出巨大的“砰砰”冲击声。河水迅速涌向两岸,冲击海浪拍打海岸,立即卷回河的中心。与缓慢蠕动的游轮相比,边防巡逻艇代表国威军威,云泥分立现!

河流九曲十八弯,老窦目视前方,神情自若,轻松掌舵,巡逻艇在浅滩、暗礁遍布的额尔古纳河上自由行驶。需要注意的是,主航道是通过经验和水纹来确定的。冬季额尔古纳河冰封期以河流中心线为界,明水期以主航道为界。一旦高速行驶搁浅,设备人员将受到轻微损坏。如果搁浅到俄罗斯,也可能引起两国之间的外交纠纷。更重要的是,会被对面的俄罗斯士兵嘲笑,士兵的尊严胜过生命。几十公里后返航,巡逻艇在码头河上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水波不惊,靠岸稳定。然后我给老窦绰号——“界河雄鹰”!

水兵中队的船组位于边境河边,几十公里一个,与边防公司和哨所一起完成水上巡逻任务。船组很小,最早是简单的铁皮房,有些铁皮房也没有,水兵们以船为家。后来,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每艘船组建了两三间砖房,方形,小巧精致,红墙庭院。房子里,墙上的玻璃框里镶嵌着“船组工作守则”和“巡逻执勤责任书”,然后是电视机、枪柜、六七个人的兵舍、食堂和餐厅。发电机及配套设施摆放在院内墙角,院外有油料储备仓库。船组设置实用简单。每年9月20日船舶陆续撤回后,所有设施都会闲置,尤其是半年零下40-50度严寒后,所以投资不大。

船组距额尔古纳河一般不到100米,一路铺着边界河碎石的小路,两边都是士兵们种的花草,鲜花点点。河边是用石头和铁丝网拦住的二三十米河坝,两艘银灰色982巡逻艇并排停靠。船尾甲板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大坝与船连接的是厚木板,这是船组的码头。走遍额尔古纳河,船组基本配置大致一致。对面俄罗斯的情况基本相同,但精细化程度较差。

茫茫茂密的森林,茫茫的草原,红柳摇曳,两国士兵隔着波光粼粼的河流。

一些船组和对面的俄罗斯船组隔河相望,就像两个友好但不能随意交流的家庭一样。静静的河流,平静的,两个水手可以听到彼此说话的声音,每个人都做同样的工作。早起,透过河薄薄的梦雾,有时会友好地挥手打招呼。然后他们自己做饭,准备航班,巡逻值班。

俄罗斯边防军主要是实用的。他们不擅长养猪和蔬菜,船舶组织的建设也不如我们精致。早起后,他们不会像我们的士兵一样把军队折叠成棱角分明的豆腐块。相反,他们抓住两个被子,摇晃着,铺在床上离开。当然,两国士兵在值班巡逻中并不含糊,因为它代表着他们自己的祖国。

如果从美学或读者的角度来看,船组无疑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原始茂密的森林、草原、河流、银灰色巡逻艇、年轻水手、鲜艳的国旗、夕阳西下、水手在甲板上学习、岸边船组屋舍的红墙蓝瓦..会让人想起《军港之夜》的柔和舒缓,欣赏水手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然而,在现实中,水兵的生活远没有想象的那么舒适。

船组的供养主要由后勤部门运输,米粉油容易放置,主要是因为吃饭难。大队的运输车每半个月送一次,从海拉尔装满一车菜,200多公里到大队部,稍微休息一下,然后沿着额尔古纳河跑上200或300公里坑洼洼的巡逻路,一个船组一个船组卸下,青菜的状况可想而知。士兵们总是精心挑选,先吃即将腐烂的蔬菜,用自挖的简易菜窖储存完好的蔬菜,等待重大节日或工作组下来招待。然而,工作组也知道船组的困难。他们不忍心在餐桌上吃士兵们唯一的绿色食物。有些人甚至在来之前打电话通知他们不在船组吃饭。孤独的船组官兵不容易见到陌生人。他们怎么能不吃饭就走?这是招待客人的方式吗?巡逻值班结束后,士兵们还在船组房屋前后开垦了一些菜地,种植了一些季节性蔬菜,远远不够七八个壮汉吃三天。准确地说,它具有更强的政治意义,需要美化环境,是自力更生和以船组为家的现实体现。

自然环境也不理想。五月下河时,天气暖和寒冷,船组冰房冷房,河水冷刺骨,即使是七月、八月也是如此。额尔古纳河水源于兴安岭密林中的冰层,水温极低,能征服南方大河的游泳运动员。八月一到,清晨河面雾蒙蒙,露珠会打湿士兵们的军被,寒冷地指挥着四面八方。洗澡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从船上回来,驾驶舱里出汗,机舱里的士兵满身油。1988年船组下河,驻地岸边水流湍急。一名士兵把高压锅掉进了河里。为了捞高压锅,年轻士兵把生命留在了界河。从此,大队严令官兵下河洗澡。此外,在露天河边洗澡本身也不雅。船组的一举一动都在对面俄罗斯士兵的观察视线之内,必须维护大国士兵的形象。后来,士兵们发明了一个简单的浴室,用船上的燃料油桶作为储水罐,周围是铁皮。暴露在阳光下后,他们可以轮流洗澡。

天空逐渐升温,大自然的万物生物登上了各自的舞台。棕熊会若无其事地拜访哨所,看看今年来了谁;野猪会先到船组的小菜地品尝新鲜;狼会伴随着大河的声音为士兵们唱催眠曲。最烦人的是那些数量庞大、极难对付的蚊子。俄语称八大关为“蚊子密集的地方”。蚊子大,攻击力强,当地人说“三蚊一盘菜”。白天瞎蒙和小咬折腾够了,夕阳西下,蚊子开始上阵。像雾一样,嗡嗡作响,像天空中隐隐的雷声。边境地区空无一人,夜晚星斗粒数不胜数,银河明亮,但战士们很难静下心来欣赏。上室外厕所就是跑回去,不是为了抢时间,而是真的受不了蚊子叮咬。有时候还要带报纸,来回跳舞赶蚊子..

有人说水兵的妻子没有夏天。从每年的五月到九月,是一年中最好的盛夏,也是女性打扮自己的最佳时机。但当时水兵们在额尔古纳河追风赶月,水兵们的婚姻史上,找不到夏天的记录。大队明确规定,明水期官兵无特殊原因,原则上不允许休假,从大队领导到普通一兵,无一例外。官兵们把所有的家事都安排在下河前和收船后,来队探亲的家人都有被丈夫劝回家的经历。水兵心中只有界河,他们从未见过妻子穿裙子。

张吉的妻子在乌兰察布市集宁铁路机械维修部工作。那年夏天,她请了几天假去旅。当她看到丈夫忙着在码头和水兵修船时,她甚至不能吃东西。她以为自己也在修理。她只是穿上丈夫的迷彩服,去修理车间和士兵们一起工作。有一次天吊出现故障,技术力量不足,她二话没说,爬上十米高空,带电作业,用两个多小时排除故障。仅此一举,水兵兄弟们大加赞赏,大家从心底佩服这位能干的嫂子。她唯一的“夏天”成了水兵部队的“编外女工”。赵明芳的妻子生孩子时,他不能回家,急于寻求帮助,给母亲发电报,母亲也生病了,给妻子和妹妹发电报。当他的妻子和妹妹到达时,他的父亲别无选择,只能雇人送他的爱人去医院。载波技师罗爱林的妻子怀孕生产时,身边没有人照顾她,最终死于难产...

大河水兵最难熬的是孤独。几年前,通信还不够发达,手机也没有今天那么受欢迎。在边关哨卡上,官兵联系妻子、孩子和孩子的唯一方式就是写信和打电话,这是边防士兵与亲属联系的所有情感纽带。山远水远,一封家书来回,有时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军人做事雷厉风行,脾气不耐烦,远不如打电话快。官兵们尽量减少开支,当时月薪不到1000元,基本上打电话要花100元或200元。船组水兵可以陪伴大河,即使有钱也没地方打电话。陪伴水兵的是几本书,看了无数遍就要掉页了,报纸夹缝里的广告都能背下来。晚上,几个兵把头聚集在收音机旁,扭曲调频波段,倾听外面的世界。最激动人心的是期待大队的送养,因为里面可能有自己的家信。今天的年轻人机不离手,无法理解“家书抵万金”的概念。他们都是一艘船的战友,一个锅里的马勺,彼此之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秘密。谁相信整个船组再看一遍,就要把信中内容的来龙去脉说清楚。直到大家都满意,才能找一个僻静的地方慢慢品尝。

水手们压抑着他们内心的情感世界。看着天空,苍鹰翱翔,成群的黄羊在草地上吃草和玩耍,河边的海鸥和野鸭在芦苇上歌唱,美丽的羽毛野鸡跳跃捕捉昆虫,我不知道孤独的蚊子仍然在人和动物身边嗡嗡作响。守护河流的官兵把他们所有的情绪都寄托在一条河上,期待着9月底回到船队的早日到来,冲到电话亭听他们的妻子和孩子失去了很长时间的声音。

他们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同样的工作,一个接一个地数着明水期的日子。按时起床升旗备航,沿河巡逻驾驶艇,参加驻地灭火救援,跳入冰冷的河流推船,像亲人一样照顾沿边牧民,以船为家开荒种菜。外事发生时,他们军容严谨,开着新的巡逻艇和俄罗斯船在河上相遇,以良好的素质赢得了俄罗斯边防军的高拇指:“哈拉少!哈啦少!俄语意为“好!”好!”

古河奔腾不息,水兵们的故事说不完。

他们既不是超人,也不是冷钢机。边境的寒冷和严酷使他们比普通人更热爱生活,更珍惜家庭。他们的快乐和痛苦、情感和追求、英雄主义和激情早已与河流融为一体,变成了多年来无尽的风暴。

河浪涌向前,水兵们的歌声一路相伴。

“北疆幅员辽阔,绿色/额尔古纳河奔腾/忠实的水兵以船为家/日夜在边防巡逻/长笛与我们一起唱歌/水鸟与我们一起生活/愿意把青春献给亲爱的祖国……”

以上是关于《精美小视频卡一卡二卡三》的内容,如果你喜欢本篇文章,欢迎收藏及分享!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