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伦理小说-电影《英雄儿女》:永远铭记“最可爱的人”

父女伦理小说-电影《英雄儿女》:永远铭记“最可爱的人”

电影《英雄儿女》:永远记住“最可爱的人”

父女伦理小说

“风烟滚滚唱英雄,青山四面听”。英雄墙上刻有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名字。抗美援朝的伟大精神鼓励中华民族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战胜一切强大的敌人。

本期《品味红色经典》邀请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黄惠林撰写文章,讲述她经历的抗美援朝战争,品味红色经典电影《英雄儿女》。

——编者

核心阅读

在我的生活中,最著名的身份可能是老师。自1958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以来,我先教文学,然后教戏剧,然后转变电影和电视,从事文化交流。我从未离开过论坛。我已经当了60多年的教师了。但很少有人知道,在我成为一名教师之前,我曾经是一名中国人民志愿军士兵。

我16岁参军,然后踏上了抗美援朝的战场。假如说讲台是归地,那么战场就是起点。前线的各种体验——亲身经历大大小小的战斗,亲眼看到士兵的牺牲,奠定了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永远成为我性格背景和信仰的基石。如果用一部电影作为那段经历的写照,我会选择1964年诞生的红色经典电影《英雄儿女》。

作家巴金赴朝鲜抗美援朝战场完成中篇小说《团圆》,从第一人称“我”的角度讲述了一对失散多年的父女在朝鲜战场上重逢的感人故事,引起了当时文化部副部长夏燕的关注。夏衍请长春电影制片厂把小说拍成电影,长影把任务交给导演吴兆堤和编剧毛峰。他们都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见证人。在大量真实经历和事迹的基础上,他们完成了《英雄儿女》的故事改编: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士兵王成伤愈出院,迅速投身新战役。为了防止美军进攻,他顽强地坚守在无名高地,最终英勇牺牲。他的妹妹王芳带着悲伤,用一首歌《英雄赞歌》极大地鼓舞了我们的士兵,继承了哥哥的遗志,在前线英勇作战。政委王文清认出王芳是多年前失散的女儿,但他抑制了自己的感情,没有认出自己。最后,王芳从养父那里得知了自己的生活经历,与王文清团聚。

《英雄的孩子》已经上映50多年了,家喻户晓,历史悠久。崇高的英雄美学、诗意的精神气质、温暖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和激动人心的《英雄赞歌》使它成为一部经典的艺术作品。关于它的优点有太多的讨论。作为一名志愿者老兵,我只是谈论了电影《英雄的孩子》中最感人的一点:真相。

这部电影真实可信,真诚可感。一方面,故事和人物虽然虚构,却融入了大量真实的素材。编剧为了塑造“向我开枪”的主角王成,翻阅了数千本战士手记,收集了无数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牺牲壮举。从拉爆破筒,到引爆手榴弹,再到拿起大石头冲进敌人阵列,甚至还有一个团。在一场战斗中,有25名烈士与敌人同归于尽。可见战争形势激烈残酷,战士的血气和勇气!最后,影片融合了树昌、杨根思、滕桂桥等多人事迹,融合了“王成”一贯长虹的战斗英雄形象。导演吴兆堤还特意从候选演员中选择了外表朴素的刘世龙来扮演王成,而不是其他高大英俊的演员。武兆堤曾说:“我们要塑造的是一个普通的战士形象。“普通的外表让观众感受到英雄的真实、简单和伟大的普遍性。正如电影台词所说:“在中国人民志愿军中,有成千上万的王成。”

我也很幸运能和一个“王成”战士并肩作战。他的名字叫刘兴沛,他是我们高射炮部队测高班的班长。他是一个快乐善良的士兵。平日里,他和我们一起擦炮弹,整弹药,嚼干粮,唱军歌,谈笑风生。战斗一开始,他就会操纵测高机,侦察敌机的高度、方向和方向,成为我军炮火的“眼睛”。在一场大战中,他独自面对敌机的轰炸,用自己的身体保护着宝贵的测高机,却英勇牺牲。20多岁的新鲜生活,永远定格在烽火硝烟中。就像《英雄儿女》中的王芳一样,我们在部队里唱出了他的事迹。刘兴沛班长的名字鲜为人知,但他的声容和笑容永远存在于我心中,久久难忘。就像王成和王成的众多原型一样,他是千千成千上万在战场上英勇牺牲的士兵的缩影。

《英雄儿女》处处流露出自然真实的情感。它的叙事继承了巴金原小说的团聚主题和伦理核心。除了激烈的战斗,它还精致地表达了兄弟姐妹、父女、同志和中朝人民之间真诚的友谊。血与温柔交织在一起,崇高而简单。例如,贯穿整部电影的主要情节是王芳与生父王文清的重逢,处理曲折、细腻、生动。当王芳沉浸在失去兄弟的悲伤中时,王文清经历了女儿“失去”的喜悦,但他抑制了认识亲戚的冲动,鼓励她振作起来,不辜负兄弟的委托。压抑“自我”是为了实现“自我”,牺牲自己是为了实现他人。简单生动的人性与高尚纯粹的道德理想融为一体。最后,父女终于在战场上相识,团圆场景成为整部电影的高潮。英雄的形象不仅有高度和深度,还有情感温度。正如白居易所说,文艺作品只有让观众首先与特定的人和事产生共鸣,才能进一步与宏大的理念和信仰产生共鸣。

看《英雄儿女》的时候,战友们的脸经常出现在我眼前,有太多可爱、可敬、平凡、伟大的战士。穿过鸭绿江后,别说睡觉了,很多人连鞋子都没脱。在营地休息时,士兵们卸下背包睡着了。有了敌意,他们在命令下跳了起来,冲进阵地迎接枪林弹雨。

我也会在王芳身上看到年轻的自己:头上扎着两条辫子,脸上还很幼稚。在战斗中,我教士兵们识字、唱歌和为他们表演。当战斗开始时,我会送炮弹和伤员。四盒几百斤的弹药拿起来跑了。敌机俯冲射击的弹片在我的头盔上响起,重型轰炸机的炸弹在我身边隆隆轰鸣。有一两次,炸弹掀起的泥土和石头几乎埋葬了人们。我想我们现在要牺牲了,终于活了下来。

王芳活着,王成牺牲了;我活着,我的许多战友牺牲了。英雄的孩子,埋骨外乡,很多人连名字都没留下。带着志愿军英雄的称号回到祖国后,直到今天,我经常想到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年轻战友,想到作为幸存者,我必须为祖国服务。这不仅是他们自己的使命,也是他们的委托。因此,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不敢懈怠,一时沮丧,努力工作,一步一步。战争可以毁灭人,也可以塑造人,我是一个为战争塑造、精炼的幸运儿。

枪林弹雨已经远去,英雄的孩子永远辉煌。希望享受和平、阳光、甜蜜生活的人,永远记住那壮丽的过去,永远记住那些“最可爱的人”。(黄会林)《人民日报》(2021年9月23日20版)

以上是关于《父女伦理小说》的内容,如果你喜欢本篇文章,欢迎收藏及分享!

展开全文